C++高级编程技法:从RAII到CRTP #
引言 #
C++作为一门强大的系统级编程语言,掌握其高级编程技法对于构建高性能、可维护的大型项目至关重要。 文中整理了一些我认为 C++ 中比较重要且常用的编程技法,希望大家都能掌握它们,因为,真的很重要。
RAII #
RAII 可能是 C++ 中最常用的编程技法。它的思想是把资源映射到对象,根据这些对象的作用域自动管理它们的生命周期。
例如,如果在堆上打开一个文件句柄,那么一旦我们从函数返回(或循环,或任何它在内部声明的作用域)时,它都应该被隐式关闭。
如果类的成员中有动态内存分配,那么当该类实例被销毁时,相关内存应该被隐式释放。
每一种资源 - 内存分配、文件句柄、数据库连接、套接字和任何其他需要获取和释放的资源 - 都应该包装在这样一个 RAII 类中,其生命周期由它的对象所在的作用域决定,和 RAII 类对象绑定。
C++ 语言会保证,当对象超出作用域时,析构函数被调用,不管对象如何离开该作用域。即使抛出异常,所有相关对象也将超出作用域,所以它们的相关资源都会被释放。
void f() {
std::ifstream file("f.txt"); // 打开一个名为 "f.txt" 的文件
if (rand() % 2) {
// 如果抛出异常,我们离开函数,因此 file 的析构函数被调用,关闭文件句柄。
throw std::exception();
}
// 如果未抛出异常,我们正常离开函数,因此再次,file 的析构函数被调用,关闭文件句柄。
}
上例,无论如何离开函数,以及文件打开后发生了什么,我们都不需要显式关闭文件,也不需要在函数内处理异常(例如,try-finally),这就是 RAII 的妙用。
C++ 很多地方都用到了 RAII 特性,例如 lock_guard、智能指针等等,我们自己也可以利用 RAII 特性方便的统计函数耗时等,之前我也写过类似的文章。
这里也推荐大家研究下 ScopeGuard:https://stackoverflow.com/questions/31365013/what-is-scopeguard-in-c
使用 enum class 而非 enum #
当创建枚举时,以前我们可能需要将它放在 namespace 中,使用有意义的名称访问它们:
namespace EntityType {
enum Enum {
Ground = 0,
Human,
Aerial,
Total
};
}
void foo(EntityType::Enum entityType){
if (entityType == EntityType::Ground) {
/*code*/
}
}
但是,这种技术在 C++11 中已经过时。
C++11 后,我们应该使用 enum class:它更加类型安全、简洁和灵活。
enum class EntityType {
Ground = 0,
Human,
Aerial,
Total
};
void foo(EntityType entityType){
if (entityType == EntityType::Ground) {
/*code*/
}
}
我认为 enum class 最重要的好处就是:防止隐式转换,详见: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139515439
Copy-and-swap #
copy-and-swap 技法保证了强异常安全的保证,它可以非常方便的实现 operator=。
class String{
char * str;
public:
String & operator = (String s) // the pass-by-value parameter serves as a temporary
{
s.swap (*this); // Non-throwing swap
return *this;
}// Old resources released when destructor of s is called.
void swap(String & s) noexcept // Also see non-throwing swap idiom
{
std::swap(this->str, s.str);
}
};
补充知识点,异常安全的四种保证:
Nothrow(或者nofail)异常保证:该函数永远不会抛出异常。对于可能在堆栈展开期间被调用的析构函数和其他函数,期望它们不会抛出异常(错误通过其他方式报告或隐藏)。析构函数默认情况下是 noexcept 的(自 C++11 起)。Nofail(函数总是成功执行)的要求适用于交换(swaps)、移动构造函数和其他被那些提供强异常保证的函数所使用的函数。
强异常保证:如果该函数抛出异常,程序的状态将回滚到函数调用之前的状态(例如,std::vector::push_back)。即使抛出异常,程序仍然处于有效状态。
基本异常保证:如果该函数抛出异常,程序仍然处于有效状态。没有资源泄漏,所有对象的不变性仍然保持完整。没有资源泄漏,所有对象的不变性仍然保持完整。
无异常保证:如果该函数抛出异常,程序可能处于无效状态,可能会发生资源泄漏、内存损坏或其他破坏不变性的错误。
CRTP: Curiously Recurring Template Pattern #
CRTP 是指将一个类作为模板参数传递给其基类的情况:
template<class Derived>
struct BaseCRTP {};
struct Example : BaseCRTP<Example> {};
在基类中,通过进行类型转换(可以使用 static_cast 或 dynamic_cast)可以获取派生类实例,包括派生类型:
template<class Derived>
struct BaseCRTP {
void call_foo() {
Derived& self = *static_cast<Derived*>(this);
self.foo();
}
};
struct Example : BaseCRTP<Example> {
void foo() { cout << "foo()\n"; }
};
实际上,call_foo 已经被注入到派生类中,并可以访问派生类的成员。详情可以直接参考 Wiki: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Curiously_recurring_template_pattern。
我之前也写过相关文章:https://articles.zsxq.com/id_f383ae6bfwcr.html
pImpl: 指向实现的指针 #
pImpl 技法是一种将类的接口与其实现解耦的非常有用的方式。
通常,类定义必须包含成员变量和方法,但这可能会暴露太多信息。例如,成员变量可能是在头文件中定义的类型,我们不希望在每个地方都包含它。
windows.h 头文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我们可能希望在类内部包装一个 HANDLE 或另一个 Win32 类型,但是如果不在类定义中放置 HANDLE,就必须在使用类的每个地方都包含 windows.h。
解决方案是创建一个类的私有实现或指向实现的指针(pImpl),并让公共实现仅存储对私有实现的指针,并转发所有成员方法。
例如:
class private_foo; // 一个指针可以使用的前向声明
// foo.h
class foo {
public:
foo();
~foo();
void bar();
private:
private_foo* pImpl;
};
// foo.cpp
#include 相关头文件
// 定义私有实现类
class private_foo {
public:
void bar() { /*...*/ }
private:
T member1;
U member2;
};
// 填写公共接口函数定义:
foo::foo() : pImpl(new private_foo()) {}
foo::~foo() { delete pImpl; }
void foo::bar() { pImpl->bar(); }
现在,foo 的实现与其公共接口解耦,因此:
它可以使用来自其他头文件的成员和类型,而无需在使用类的地方都要求这些依赖项存在。
可以修改实现而不会强制重新编译使用该类的代码。
使用该类的用户只需包含头文件,该头文件不包含任何关于类实现的特定信息。所有实现细节都包含在 foo.cpp 中。
参考链接